深圳商報記者 徐 恬 通西裝訊員 陳藍藍
   近日,深圳“本土”院士實現零的突破: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副主任郭仁忠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,成為建市以來首位“本土”院士。此外,廣東省2013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名單入選的8人中深圳有3人,是我市歷年入選人數最多的一次。記者昨天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,我市高預防癌症的方法層次專業人才“1+6”政策實施5年,高層次人才聚集效應凸顯,累計認定高層次專業人才2685人;我市還不斷完善政策,樹立鵬城引才新標桿,引進的許多高層次人才填補了建市以來相關領域的空白,新增各類高層次專家159人,對我市科研創新和產業升級發揮了領軍作用。
   在全國率租辦公室先發佈 “1+6”政策
   2008年9月,我市在全國率先發佈高層次專業人才“1+6”政策,以解決高層次專業人才住房、配偶就業、子女入學和學術研修等“瓶頸”問題為重點,初步構建起我市第一個綜合配套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政策體系。“1+6”文件以客觀業績貢獻、能力水平為導向,改變以往人才“政府單一主體”評價狀況,不唯學歷、職稱,綜合用人主體評價、行業評價、社會評價和引入國際標準,這種創新的評價體係為國內首msata創。有高層次人才表示:“這個評價體系看得見、摸得著,知道了自己該怎麼努力。我只要繼續努力,就能成為某個層次的人才,不必求人。”
   我市還不斷完善政策,樹立鵬城引才新標桿,各部門協力共創良好人才發展環境。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張謙介紹:“近年高層次人才紛至沓來,截至2013年上半年,我市累計認定高層次專業人才2685人,其中傑出人才7人,國家級領軍人才175人,地方級領軍人才1258人,後備級人才1245人。其中,2012年人才認定數量比2011年增長24%,化療飲食禁忌2013年上半年已接近2012年全年的80%,近3年高層次人才認定數量持續、穩定、快速增長。”
   高層次人才
   填補多個領域空白
   對一個城市而言,人才環境的建設要達到“大象無形、潤物無聲”的高境界,人才就會主動來,而且來了就不願意離開。截至2013年上半年,共有383名人才認定後將戶籍遷入我市,118名人才認定後調入我市工作,1075名人才取得新業績獲認定或提升了層級。政策實施以來,我市相繼引進了陳國良、朱清時等7名全職在深圳工作院士,現全職在深工作院士已達11名;引進和本土產生“973”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6名、“863計劃”領域專家組組長2名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4名、國家實驗室主任2名、在國際權威期刊《科學》和《自然》雜誌上發表論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45名、魯迅文學獎獲得者1名。以上大部分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填補了我市建市以來相關領域的空白,全市各類高層次專家新增159人,對我市科研創新和產業升級發揮了領軍作用。
   我市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平均年齡41歲,其中45歲以下的2120人,占人才認定總數的近八成,人才隊伍年富力強,後續發展潛力大。如國家級領軍人才劉若鵬,年僅30歲,帶領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在超材料研發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;傑出人才吳雲東,中國科學院院士,不到60歲,屬相對年輕、處於黃金年齡的院士;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李英睿,1986年出生,大學未畢業就加入華大基因,連續4年在《科學》上發表文章,獲得了我市國家級領軍人才的認定,目前在華大基因公司旗下華大科技任CEO。
   全市高層次人才分佈總體情況與我市產業政策導向高度匹配。其中,分佈在生物、互聯網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文化創意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共1348人,占人才認定總數50%;分佈在高新技術、金融、文化、物流四大支柱產業的人才共2024人,占人才認定總數75%,其中高新技術行業1503人,占人才認定總數六成。
   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
   良性互動
   實施“1+6”政策後,人才集聚效應逐步釋放,與產業發展形成良性互動。張謙告訴記者,截至目前,我市入選廣東省“南粵百傑”人數增至6人,占全省20%。14個創新科研團隊入選廣東省前三批引進創新科研團隊,7人入選廣東省前三批引進領軍人才。2012年我市新增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達16人。
   人才的集聚推動我市重點產業迎來高速發展時期,大批高科技企業異軍突起,尤其是新能源、互聯網、生物、新材料和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迅猛發展,如成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、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、南方科技大學、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、虛擬大學園50多所研究院等,從而又吸引大批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來深創業、工作。  (原標題:樹立鵬城引才新標桿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13ditbj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